【不定時訪談#1】離群捕夢.觀音山下的夢幻工房

捕夢網是近年很熱門的掛件,而這家工房不僅是售賣捕夢網,他們背後的故事也就如捕夢網其名般,勇於追尋自己的理想。離開繁忙的都市,來到觀音山下的小店,這裏有沒有世俗的紛擾,只有初心的純粹。

不定時訪談 | 第一回

「離群捕夢」的夫妻 Ivy x 蛤雷

█ 離群索居 從無到有的大改造

問到離群捕夢這個名字的由來,原來是來自他們的家。

現在所見的住家兼工作室其實是蛤雷高中時的老家。荒廢15年後,兩夫妻為了建造屬於自己的空間,便返回故居,開始重建。從破舊的老房子到現在的捕夢網之家,全部都是Ivy和蛤雷一手包辦。

他們家位處觀音山景區附近,離市區有一段距離,附近也沒什麼鄰居,平日人煙稀少。在訪談期間除了蛙鳴聲,就只有孩子玩樂的聲音。Ivy更笑稱「幸好沒有鄰居,不然就不能讓他這樣叫了」!住在香港的我看到這個畫面特別有感觸──能做這樣的「野孩子」也是十分幸福的事呢。

重建舊居時他們便為這個家改了一個十分浪漫的名字──「離群索居」。我想不只是地理上的離群,他們有他們的堅持,就算走跟一般人不一樣的路,也能索得自己的居所,找到自己的定位。

█ 離群捕夢 一切都是緣

Ivy和蛤雷原本只是喜歡在旅行時收集不同地方的捕夢網,卻從沒想過要自己製作,甚至開店。

Ivy原是幼教系畢業,後來因為少子化,便改為從事營銷行業。直到她懷孕有一段空窗期,百無聊賴的她就被朋友啟發做捕夢網。「那位朋友真的是我的啟發者,她不但提議我做捕夢網,更陪我買材料,於是我就真的做起來了!現在想起來真的要謝謝她」。

蛤雷原本則是職業軍人。說到這裏,他也明白很多人都會覺得放棄如此穩定的工作幫忙做捕夢網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但他只有很淡然的搖搖頭:「唔,想走的路不同吧」。

「離群捕夢」,除了是店名,也是很能形容他們的一個詞語,既瀟灑又優美。

他們從剛開始擺攤只是拿行李箱,然後用樹枝撐起捕夢網,到之後和咖啡師合作開店,再到現在的工作室……一切一切,都是源自朋友起初的一個提議。關於他們的故事,Ivy和蛤雷都異口同聲說:「也許都是緣分吧」!

█ 獨一無二 充滿故事的人文空間

「一位修道的朋友跟我們說,這裏以後會變成一個人文空間」蛤雷說「當時我們才剛重建好這邊,便覺得這真是不太可能……」他們也沒想到今天「離群索居」、「離群捕夢」真的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裏不時有客人來,跟他們聊上一個下午。客人帶來他們想分享的,也把獨一無二的捕夢網帶走。

這裏捕夢網都是Ivy和蛤雷親手設計和製作,每一個都有他們背後的巧思和故事。

我一進去工作室,掛在櫃檯上的中式婚禮捕夢網便吸引了我的目光。原來中間的「囍」字是Ivy和蛤雷的婚禮禮物:「當時婚禮送不完啦!那不如拿來做做看捕夢網」。效果乎意料的好,後來他們更製作給朋友當慶婚禮物,包含著他們幸福的寄望,還有手作的溫度,非常有心思。

別看他們都是做捕夢網,但其實當中所用的素材都是經過細心的處理,包含著他們設計的概念和箇中意義。就像有一個很原始風格的捕夢網,上面的樹枝沒想到還真的是家附近拾來的。可是這樣的自然素材,處理過程非常繁複:可用作做捕夢網的樹枝本已不多,撿到後還要風乾和做各種防蟲的加工。另一個捕夢網則是採用布農族圖案的原住民織帶,可是素材卻是非常難找。所以「離群捕夢」的捕夢網很多都是獨一無二,這些漂亮的呈現也是得來不易呢。

█ 後記

新的系列開始了!(●´ω`●)

第一次看到「離群捕夢」是到大溝頂上課,被他們的店名和掛在巷弄中的捕夢網吸引,那個時候因為課程需要我們還瞎掰故事。(幸好後來有聽到真的故事XD)

後來約訪談是因為想做一個鹽埕店家的專題,但沒想到他們因為疫情,便把大溝頂店關起來了。不過很高興他們還是願意跟我聊聊他們的故事,讓我渡過了一個很愉快的晚上。

離群捕夢 
地址:台灣高雄市大社區鹽埕巷14號
InstagramFacebook
現在他們也有做私房菜,除了買捕夢網,也可以去嚐嚐他們的手藝喔!

更多文章: